梨園中街一巷居民清潔小巷櫥窗。 (記者 張楠 攝)
小街小巷小胡同,既是事關百姓生活的城市“里子”,也是影響首都風貌的城市“面子”。2018年至今,全市已評選出30條“最美街巷”。在這些城市的肌理深處,小巷管家、社區志愿者、環保組織成員等多方力量齊抓共管,守住了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成果,擦亮了首都的“金名片”。
見縫插綠添彩社區“小花園”
雨后的北京,天空湛藍如洗。6日下午,記者剛一走近東城區蘇州胡同84號門前的“小花園”,居民劉莉健就笑著迎了出來,“您來晚了,要是早兩天過來,這院兒里的瓜果還沒收呢,那垂著掛著的才好看!”
細細打量這處面積不足50平方米的“小花園”,西北角的地上整齊地碼著一個個方形小籃子,小蔥、茴香、大蒜長勢正好;東南角靠墻支起的籬笆上絲瓜、苦瓜爬了滿架,在頭頂灑下一片陰涼。陰涼下,空心菜、藿香郁郁蔥蔥,還有幾叢不知名的小花點綴其間。“這都是劉姐自己種的!像這種閑置空地的裝飾,基本都是社區居民自己動手。”聽著蘇州社區黨委副書記陳細芳的夸獎,劉莉健不好意思地笑了。
劉莉健在蘇州胡同住了30多年。近年來,蘇州胡同通過整治提升,環境大為改善,社區還在閑置空地擺上了花壇花箱,由居民自發“認領”,種上瓜果蔬菜,為小胡同見縫插綠。
“一開春兒,先種點兒小菜兒,菠菜、茴香。等吃完這一撥,就到了四五月份,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種點兒黃瓜、絲瓜、苦瓜、茄子、辣椒。再把這茬收完,這不,我又種上了香菜、菊花菜……”在劉莉健看來,利用閑置空間栽種綠植這件事,居民比社區受益更多,“說到底,這美化的也是我們自己居住的環境。”
去年年底,蘇州胡同被評為2020年“北京最美街巷”。劉莉健帶著社區居民和志愿者跟綠植老師學植物養護知識,參與胡同衛生活動,幫忙修剪周邊幾處花壇。陳細芳表示,未來,社區還將進一步發揮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組建起一支人員相對固定的志愿者隊伍,讓胡同環境長長久久美下去。 志愿巡邏守護小巷美化環境
早上9點,今年已經74歲的小巷管家王昌茂拿著垃圾袋、木夾子,準時出現在西城區人定湖北巷南口,準備開始巡邏。見地上有煙頭、紙團,他立刻用木夾子夾起來放進垃圾袋。路過一間店鋪,兩名工人正從門前停的面包車上卸貨,王昌茂趕忙上前提醒:“小伙子,卸完貨咱們盡快把車開走,別讓車停在胡同里堵塞交通。”
“巡邏的時候,遇到有亂停車的、亂扔垃圾的、隨地吐痰的或是遛狗不拴繩的,我們都要上前勸阻。”王昌茂告訴記者,人定湖北巷地理位置特殊,位于西城、朝陽、東城三區交界處。周邊敬老院、超市、商鋪、市場林立,早年間環境是出了名的亂和堵。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啟動后,西城區德勝街道聯合朝陽區安貞街道“跨區協作”,使人定湖北巷環境煥然一新,還被評為“北京最美街巷”。
成果來之不易。為此,王昌茂和十幾位居民一起自發當起了志愿者、小巷管家,德勝街道又找來綠色啄木鳥環保組織,由專業講師為他們講解、培訓如何勸導不文明行為。現在,黃寺大街24號院社區有包括小巷管家在內的固定志愿者約50人,其中20人都參與了人定湖北巷的日常巡邏管護。大家輪流值班,每天上午巡邏兩個小時,下午一個小時,每人每周至少有一次當值。
“現在商戶、居民也都熟悉我們了,大家多數時候都能自覺保護環境,偶爾我們提醒一兩句,大家也都能立刻注意到。”王昌茂說,小巷里的環境越來越好,這是最讓他高興的事。
自制擺件為小巷“錦上添花”
2020年,原本連名字都沒有,連棵樹都沒地方栽種的背街小巷——梨園中街一巷,經過一年多的整治和一年“精治”,獲得了“北京最美街巷”稱號。家門口的小巷變成了“最美街巷”,老住戶王月蘭欣喜之余,心里不由得盤算起來,怎么能發揮居民作用,為小巷錦上添花呢?
十多年前,王月蘭等10位居民志愿者自發組成了“十姐妹工作室”,用彩色珠子編織壽桃、白菜、花瓶、福字等手工藝品,逢年過節送給困難群體、孤寡老人作為“慰問禮物”。
既然有好手藝,大家干脆制作一些手工藝品,擺在街頭巷尾美化街面環境吧。打定主意,幾位老人每天朝九晚五來到工作室“上班”。從電視上搜集線索,從網上下載教程,自己買來毛線等手工材料,反復嘗試制作與時俱進的街頭裝飾品。
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王月蘭用了足足一個月時間,帶著大家縫制垃圾分類主題的“毛線繡”;疫情反復,老人們就用毛線縫制“勤洗手、戴口罩、別聚集、少扎堆”等疫情防控“毛線繡”作品。“這不,明年就是虎年了,我們正在用亞克力珠子編立體的生肖老虎,準備擺在街邊的展示櫥窗里,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在社區專門為“十姐妹”設立的工作室內,王月蘭正帶著居民們制作新的街頭裝飾品。“大家一起出謀劃策,為咱們這條小巷加點文化味兒,環境美,還要心里美。”
不光“十姐妹”熱心布置街巷,家住梨園中街一巷附近的居民人人都有好主意。玉橋南里社區主任劉羽佳表示,社區已有192戶居民“貢獻”出了自家的好家訓,社區計劃將居民的好家訓提煉后,制作成一塊塊竹簡,植入到街巷兩側的墻面裝飾條上,將小巷打造成副中心“家庭家教家風”示范街。
文明寄語
人人參與爭創最美街巷
尋常巷陌,百姓門前,關乎民心向背,連著首都北京的文明形象。
從2017年起,本市開展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和文明提升。5年來,北京有3500多條背街小巷完成環境整治提升,涌現出一批最美街巷。昔日臟亂差的草廠四條恢復了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城南風貌,整治后的西海南沿濕地景觀引來了天鵝漫步,以破舊臟亂聞名的垂楊柳南街變身亮麗小巷……在這些街巷面貌煥然一新的背后,離不開居民、志愿者、社會團體、社會組織的參與,大家齊抓共管,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
今年,“北京最美街巷”評選將繼續開展。希望更多的街巷行動起來,人人參與,積極開展社區治理和街巷環境衛生志愿活動,美化家園,爭創最美街巷。(記者 王天淇 張楠)
(原標題:“最美街巷”里的文明故事)
-
北京科學嘉年華周六啟幕
2021年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將于9月11日至17日開展,屆時一場科學嘉年華將為市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端上一道“科普盛宴”。
-
“最美街巷”里的文明故事
-
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市委書記蔡奇主持會議
昨天下午,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我市“雙減”工作和“十四五”時期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規劃等事項。會議聽取了全國政協系統黨的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精神及我市貫徹意見匯報,指出,要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突出首都政協特色,不斷提高全市政協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
-
北京:將建設通州北三縣營商環境協同改革先行示范區
記者8日從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十四五”規劃新聞發布會獲悉,近日北京市政府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優化營商環境規劃》。
-
第28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將線上線下結合舉辦
9月14日至18日,第28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將采取線下展會為主、網上平臺配套、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打造一場集版權貿易、出版展示、文化交流、專業研討和閱讀推廣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國際文化交流盛宴。
